本案位於台北市忠孝東路三段主要幹道上,附近重要交通及商業設施豐富完備,知名地標包括忠孝復興捷運站、SOGO BR4及新光三越等百貨商場。基地東側銜接繁華熱鬧的東區商圈、往南俯瞰綠意盎然的空總文化園區、往西臨近人文薈萃的台北科技大學,往北則為寧靜優雅的住宅社區。周遭地理條件優越、生活便利,是台北市中心最精華的地段之一。
本案基地面積大約為650坪左右,面對忠孝東路的寬度達90米之多,但在深度上卻嚴重不足,只有淺短的26米,因此在後續的設計上受到諸多法規削線的牽制。舉例而言,依據高層建築落物曲線的規定,建物在50米高度以上的量體,必須從地界線往內退足5米後方能興建,再者,「北向日照」的法規更要求建物必須自北側地界線退足6米,如此一來,基地深度在扣除前5米後6米的退縮之後,建物的縱向深度只剩15米。除此以外,地下室停車場的規劃也因基地深度不足而無法設置正規的雙向坡道。
上述所有的枷鎖在在考驗事務所的解題能力及應變之道,而我們也在不斷的嘗試之下,化限制為創意,成就了一座「形隨法規而生」的現代建築。舉例而言,本案依據法規所賦予的容積及建蔽,大約可興建兩幢24層的集合住宅。但考量建物在50米高度以上的縱向深度只剩15米,又為了穩定基座的結構行為、同時避開柱子直落於地下室車道的窘境,我們採用了有如金字塔般的幾何形式,以下寬上窄的量體操作,搭配「Tube Structure」的結構系統,將所有建物外週的柱子從地界線一路向上拔起,在浮出地面後以弧形漸退的方式往50米高度持續向上攀升,最終不僅克服了法規削線與地下停車空間的眾多限制,還造就了50米以下的柱牆分離,更間接達到遮陽避雨的節能效果。除此之外,我們還在3樓設置了一座長達200公尺的環狀跑道,試圖藉此打破室內外的公設範疇,並且重新定義疫情後的居住生活。
本案的建築、結構、室內、景觀、燈光等各項設計,環環相扣,沒有多餘的裝飾,也沒有不必要的動作,最終的成果呈現我們在眾多的限制之下,透過創意的轉化,進而重新定義次世代的居住生活。
連雲玥恒高層集合住宅
連雲玥恒高層集合住宅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