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位於台南一中二部園區,基地北邊銜接成功大學宿舍區,南側為東寧路、西側為勝利路及對向的台南一中一部園區,週遭學校林立,包括後甲國中、長榮高中、光華高中等眾多學府,為台南市的最重要的教育學區之一。
有別於一部園區的紅磚式建築群落,二部為台南一中專屬的體育用地,園區內設有游泳池、網球場、田徑場等運動設施,各樓宇大多為混凝土結構及現代外觀。
本案在規劃之初即面對預算嚴重偏低的艱困挑戰,因此如何運用高效率的結構系統,進而節省成本、降低造價,成為本案解題的重要關鍵。
為打造這座大跨距、無落柱的運動場館,我們運用清水混凝土的材料構造,創造四向立面皆為雙雙對稱的斜撐結構系統,同時結合九宮格模矩化方形樑柱,共同抵抗地震力與垂直載重,再搭配矩形屋頂桁架,進而節省鋼骨用量,最後不僅創造出「形隨結構而生」的建築語彙,也同時開創挑高明亮的室內空間。
在整體配置的部分,為延伸也增加田徑場周邊的活動場所,在設計策略上只保留體育館北側轉角的柱形量體,同時大幅度挑空三樓以下的多數空間,目的為學校多創造出一座半戶外的多功能球場,而此遮風避雨的寬闊場地,也變成課後社區常態性使用的活動空間。在南向面對東寧路的部分則規劃為大型運動教室,上課時間除可做為教學場地之外,未來亦可規劃由外部廠商進駐營運,增加的收入將可成為管理維護所需要的資金來源。二樓的部分多為中型教室,例如健身房、舞蹈室、武術室、體操室等獨立空間。三樓則為本案設計焦點,共規劃兩座國際標準籃球場,未來可舉辦校內比賽、高中聯賽、演唱會又或是畢業典禮等眾多不同用途,上課時間則轉換成綜合球場,除了籃球教學以外,還能兼顧各型球類的多用途使用。
本案無論是在設計概念、建築語彙、平面配置或是細部大樣上,皆實踐了「形隨結構而生」與「少即是多」的中心信仰,忠實呈現本所對結構、構造、材料與幾何合而為一的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