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運動中心
年份 / 2012-2014
地點 / 台灣 新北市 中和區
樓地板面積 / 12,090 ㎡
每當面對全新的項目,我們企圖全面的瞭解、分析進而批判或檢視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建築類型(typology),並透過對歷史、案例的研究,試著重新定義或挑戰其建築類型(typology) 的構成及意涵。此次項目進行的過程中,我們大量分析閱讀了許多運動中心的案例,赫然發現大部分的運動場館,人與人的互動、或是運動與運動之間的連結甚是薄弱,其建築剖面猶如Koolhaas( 庫哈斯) 在Delirious New York ( 狂譫紐約) 裡面提到的景象:各樓層雖然充斥著不同的空間型態,但唯一將各種使用行為串連起來的僅剩電梯設備,人與人或與空間的關係是相對薄弱的。因此,在規劃初期,我們企圖打破如此的隔閡,因此除了在空間配置上極力呼應周遭的環境以外,更試圖打造富具公共性的「城市大廳」,進而縫合基地與社區的分裂( 雙向八十米快速道路阻隔社區與基地),進而連結也拉近市民與運動中心的距離。不僅如此,更透過對功能、結構、構造、型式、技術以及藝術的創新,重新定義中和運動中心的核心價值。
本案結構設計主要由三大區塊構成:主建物低樓層部份為RC 構造(一、二樓)、主建物高樓層部份為鋼構造(三、四樓)、及次建物地下量體部份為RC 構造結合鋼構屋頂。上述三大結構區塊,皆由統一的結構柱距組成,建築形體配合空間計畫及各空間淨高的需求,自然衍生出一座以三角幾何做為立面主要構成元素的流動造型結構體。
曲棍球場透過共七座的三角立體鋼構,向下順勢埋入地底,除能隱藏其龐大的身軀之外,也可於人行道上顯現其結構幾何之美。每座三角立體鋼構之頂點處,皆須透過特殊的鑄造單元接頭,方能銜接安裝共十隻大小方向皆異的方管鋼梁。此特殊的單元接頭是透過參數設計(grasshopper coding) 的程式撰寫,並經由數位打樣模擬,進而鑄造成形。
我們將性質較雷同的運動空間共同聚集在一個挑高兩層的「城市客廳」內,並以模矩化的鋼筋混泥土柱列作為基座底層的結構系統,同時再利用兩個45 度角的內切圓,結合大跨距的鋼構系統,收納了兩座寬度不同的羽球場( 三樓)及籃球場( 四樓)。上述設計皆依據嚴謹的數學幾何及淨高規定,進而打造形隨機能而生的流動量體。
全棟的結構規劃是依據嚴謹的三角幾何原則進行平立剖面的三維連結,同時結合大跨距的桁架設計,進而打造經濟輕巧的鋼構系統。除此以外,我們極力注重接頭及構造的工藝細節(craftsmanship),例如在平面轉角處,大量運用斜撐(BRB)抵抗地震力,並以鉸接(Pin Joint)的工法,呈現力學的傳遞及構築的美感。
建築是藝術與科學的結合、是空間與材質的融合,是線條與尺度的整合。在中和運動中心這個項目中,我們試圖找尋所有空間、結構、材料的的共同因子,從最宏觀的建築幾何到最細微的扶手欄杆,皆以少即是多(LESS IS MORE) 的原則進行全面的整合。我們執著於將結構、機能、結構、幾何、構造、材料及細部等的深度理解與發展,進而連結人與都市,傳遞光影與季節,藝術創新由此而生,空間詩意也因此水到渠成。
持續關注我們
Q-LAB 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電子報 -March/2019(all rights reserved to Q-LAB)